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2年高水平成果十五:长江沿线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17    点击:


本文20225月发表于国内“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类权威期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31卷第5期,该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影响因子4.145。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水资源管理”研究团队的安敏博士是文章的第一作者,该文也是三峡大学“十四五”特色优势学科群“资源生态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系列成果之一。

文章摘要:由于长江沿线区域资源禀赋差异显著、产业分布不均、收入差距大等导致长江沿线各地区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同污染物的途径、空间、时效与程度均有差别,进而在探究沿江经济与环境联动关系时会产生区域差异性,因此各地区EKC形态存在多样化形式。基于长江沿线45个城市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从大气、水、声、土壤及生物5个层次选取单一环境指标,并构建综合环境指标,根据环境指标特性设定传统EKC以及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SDM模型,在对比单一与综合环境指标EKC曲线基础上,通过界定流域范围、划分经济发展水平对长江沿线城市进行分类,研究沿江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内在联动关系。结果表明:(1)单一环境指标衡量环境质量存在局限性、不稳定性,以人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城市道路噪声为环境质量指标时,经济增加与环境质量呈“U”型曲线,而采用综合环境指标时,两者呈倒U型。同时各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溢出效应最显著的为工业废水;(2)长江沿线城市环境治理缺乏全局性,治理范围有待拓展。近年来在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方面减排效果显著,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在现阶段呈缓慢下降的趋势;(3)由于样本的异质性使得综合环境指标与经济联动关系,呈现多种形态,其中上游地区为倒U型,中游和高收入地区为正U型,下游地区为W型,低收入地区为M型。通过研究发现下游地区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亟需整治,低收入地区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采取主动治理、提前控制。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004116);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青年人才项目(Q20211211);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21-SDSG-05);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20051);

引用本文:

安敏,李文佳,安慧.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时空跃迁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 31(5):1101-1115.

  全文下载:(附件)



上一条:2022年高水平成果十四:高管持股变动、技术创新与公司价值

下一条:2022年高水平成果十五:长江沿线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

关闭